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廚房難用和面積大小沒關系,改善兩方面,做飯、清潔時間縮短一半

wrx 2022/07/02

我們對廚房的感情,可以說是又愛又恨。愛它帶來的幸福感和煙火氣;恨它離好用總是差了那麼一點。特別是大部分家庭的「剛需型廚房」,常常是做飯滿頭大汗、東西越塞越亂,再碰上不愛洗碗的家屬,一場家庭大戰就在所難免。

你知道嗎,其實廚房難用和面積關系不大,問題就出在2個地方。

 痛點一:動線差 

作為最主要的功能性空間,效率,才是廚房的最高宗旨。

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共識:一樣多的櫥柜、一樣大的面積,U 型廚房就是比一字型廚房更好用。

為什麼呢?想象你在兩種廚房做飯的場景——

一個一字排開,洗、切、炒、盛一步步來,好像也挺合理,但真到做飯手忙腳亂起來,只能在灶台前左右橫跳,到水槽接碗水,還得小跑著回到炒鍋前。

而如果水槽區和灶台區形成一個拐角,這些不過是一轉身的功夫。

早在 1950 年,美國康奈爾大學就提出了廚房的「黃金三角原則」,即儲物區、洗滌區、烹飪區三個常用區域,應當組成一個方便的三角動線。

而且每兩個區域間的距離應小于 90cm,總距離長不超過 600cm。

千萬別小看這個三角,它能讓你節約 60% 的往返路程和約 27% 的操作時間,大大提升了做飯的效率。想讓懶人愛上做飯,沒準就差這麼一步了。

這個廚房只有不到5㎡,卻非常好用,就是贏在這里。

在實際布局中,還可以結合自家的情況靈活調整,甚至在此基礎上繼續細分。

比如洗滌區,作為三角動線的核心,還同時影響著碗碟收納的問題。下邊這個廚房就在這里做了個立體版的「三維金字塔」,這麼小的角落,卻把洗菜、洗碗、收納都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
洗碗機和水槽之間,還留出一個垃圾桶的距離,這樣人站在水槽邊,也不耽誤洗碗機打開使用,順手又高效。

 痛點二:收納少 

為了保證操作台面夠寬敞,剛需型廚房的收納,滿打滿算就是地柜+吊柜那點空間。再去掉洗碗機、烤箱等嵌入式電器,還有油煙機占的一大塊地方,真是讓本不富余的收納空間雪上加霜。

那應該怎麼辦呢?

①能做抽屜就做抽屜,豎放拿取不彎腰

在有預算的情況下,抽屜能多做幾個就多做幾個吧。

貴不是它的問題,是我的問題。

層板雖然也能裝,但要拿點啥真是一百個別扭,想要的東西如果在最里面,還得先把外面的都掏出來。

抽屜就簡單了,一拉、一拿,甚至都不用彎腰。住友@逆時針 給抽屜做好分隔,統一豎放,竟然塞下了將近 10 口鍋。

不過,如果用抽屜收納碗碟,就要考慮瀝水的問題,避免滋生細菌,最好等消毒烘干后再放進去。

②充分利用垂直空間,保證台面空無一物

台面這樣的黃金空間,全被大大小小的調料瓶、菜刀架占了,你舍得嗎?

住友@龍仔仔兒 家做了一個調料拉籃,完美釋放台面壓力,甚至還能放下刀架和砧板,炒菜時就在手邊,真沒想象中的種種不便。

如果實在不習慣,統統上墻就是最好的選擇。

③你以為的雞肋空間,其實大有可為

廚房里的寶藏空間真不少,特別是你沒發現的那些。

比如人人詬病的轉角柜、水槽下方的零碎空間,只要配合收納神器——拉籃、伸縮桿,能裝易拿都不是夢。

水槽下方收納清潔工具最合適,兩根伸縮桿配籃子,甚至能再放點囤貨。

而餐具收納,作為廚房收納最重要的一環,最好放在離洗滌區更近的地方,方便沖洗和歸位。

利用水槽區的隔板+掛桿,收納常用的碗碟、鍋具,拿著超順手。

有些住友還解鎖了懶人用法——直接存在洗碗機里,洗好就先放著,等下次用再拿出來,對常用碗碟來說很適用,但也要留心洗碗機是否有存儲消毒的功能。

包括洗碗機上方那 10 cm 左右的窄縫,做個薄抽屜,放小件的餐具也不成問題。


用戶評論